• 报考石大
  • 双一流建设
  • 办公系统
  • 邮件系统
  • 专题专栏
  • 图书馆
  • 一站式服务平台
  • 校友会
  • 球王会(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学校简介
    • 学校章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校情统计
    • 校 徽
    • 校风校训
    • 校 历
  • 机构设置
    • 党政机构
    • 机关党委
    • 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科研机构
    • 附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成果荟萃
    • 学术期刊
    • 分析测试中心
  • 师资队伍
    • 院士
    • 长江学者
    • 国家百千万人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队伍建设
    • 师资管理政策
    • 人才引进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MBA教育
    • 成人、高职教育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继续教育招生
    • MBA招生
    • 就业网
  • 学生天地
    • 学工部
    • 团委
    • 研工部
    • 研究生处
    • 助学管理中心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走进石大
    • 常用电话
    • 校园生活
    • 二维码应用
    • 信息服务平台
    • 流媒体服务平台
    • 校园风光
    • 博物馆
    • 档案馆
石大科研
  • 石大要闻
  • 通知公告
  • 讲座论坛
  • 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
  • 文体活动
  • 石大人物
  • 石大科研
  • 融媒石大
  • 专题专栏

石大科研

首页  石大科研
  • 石大要闻
  • 通知公告
  • 讲座论坛
  • 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
  • 文体活动
  • 石大人物
  • 石大科研
  • 融媒石大
  • 专题专栏
  • 2024
    09
    20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张根林团队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张根林团队在香草胺及其衍生物辣椒碱的酵母合成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以“Yeast-Based Whole-Cell Factory for the Ecofriendly Synthesis of Vanillylamine as a Critical Step toward Capsaicin Production(酵母全细胞工厂合成香草胺:辣椒碱生产的关键步骤)”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Engineering上(中科院一区,IF=9.244,TOP期刊)。研究团队在解析香草胺生物合成途径基础上,构建了以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前体的香草胺酵母全合成体系,通过强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供应、重构酵母中S-腺苷-L-甲硫氨酸再生循环系统2种代谢工程策略,使香草胺的产量达到14.89g/L,发酵优化后提升至20g/L。进一步组装辣椒碱合成模块实现了复杂天然产物辣椒碱在酵母中的从头生物合成。香草胺作为经典的伯苄胺类化合物,是生产橡胶的塑化剂,目前主要依赖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化学合成。该研究工作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了一种高效的香草胺酵母合成工厂,绿色
  • 2024
    09
    12
    马富裕教授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球王会(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农学院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信息技术课题组马富裕教授团队在作物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Optimal phosphorus proportion increases cotton yields in low nitrogen environments by enhancing mid-upper canopy biomass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低氮环境下优化磷肥比例可通过提高中上部冠层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率提高产量)发表于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一区,IF:5.6)。近年来,为追求更高的棉花产量,新疆棉田氮肥过量施用情况日益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并且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一种高产高效的精准水肥一体化施肥策略。研究团队以“优化氮磷施肥时序”为基础,“以磷调氮”为切入点,在减氮环境下,通过优化棉花生育时期的施磷比例,充分挖掘氮素利用潜力以达到棉花的高产、高效生产。该研究以中棉所109为试验材料,在减氮(299 kg hm-2)下设置4个磷肥比例
  • 2024
    09
    09
    医学院马克涛教授团队在药理学领域TOP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医学院马克涛教授团队在基于转录组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进行中草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的作用机制探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结果以“Transcriptomics and Molecular Docking Reveal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Lycorine Against Pancreatic Cancer”(转录组学和分子对接揭示了石蒜碱抗胰腺癌的潜在机制)发表在植物药理学领域杂志Phytomedicine上(中科院1区,IF=7.9,TOP期刊)。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早期的胰腺癌诊断较为困难,80%的患者首次确诊时即为晚期。化学药物是晚期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癌高耐药性的特点,寻找更加有效的抗胰腺癌药物、挖掘抑制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靶点极为迫切。石蒜碱是一种来源于天然植物石蒜中的生物碱类物质,既往研究表明石蒜碱对多种癌症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其对胰腺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结合转录组学及肿瘤基础研究手段,旨在探究石蒜碱对胰腺癌的抗肿瘤作用,寻找抗胰腺癌的关键靶点与通路,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1)石蒜
  • 2024
    08
    20
    我校在宫颈癌诊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校药学院绿洲学者孙世国研究团队,在NSFC-新疆联合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U1803283)的资助下,围绕宫颈癌精准可控释药及全程荧光可视化诊治方法建立,开展了系列“对靶下药,多靶一病,组合治疗”新疗法的研究,项目组设计的各类PTS具有靶向病灶部位,实现光热/光动/化疗/基因治疗,可重塑宫颈癌病灶部位微环境,为恶性宫颈癌的协同治疗提供新策略(图1),获得的关键靶标包括被成为“医口”的结合蛋白将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进一步提升患者甚至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图2)。项目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Talanta, Analytica Chimica Acta,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8名。研究成果为多层面建立多位一体精准医疗手段,逐步实现宫颈癌
  • 2024
    08
    20
    我校在农田水盐运移及环境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校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何新林研究团队,在NSFC-新疆联合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U1803244)资助下,围绕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生态系统水盐与养分运移及环境效应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探索了膜下滴灌农田水盐养分的协同作用机制(图1),揭示了长期规模化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图2)。理论研究成果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和Field Crops Research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5篇。专利授权20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研究生1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名。举办全国性会议“绿洲农业工程论坛”学术研讨会1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汇报交流14次。研究成果为新疆干旱区膜下滴灌水肥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图1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水盐与养分的相关关系(南部山前冲积扇、中部绿洲平原、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2 玛纳斯河流域残膜密度与残膜片数的时空分布及累积特征(通讯员:杨
  • 2024
    08
    20
    我校在布鲁氏菌持续性感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陈创夫研究团队,在NSFC-新疆联合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U1803236)资助下,围绕布鲁氏菌持续性感染过程中关键毒力因子对宿主细胞自噬、凋亡和免疫的调控机制开展理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解析了布鲁氏菌关键毒力因子(图1)和微囊泡(图2)在持续性感染中的功能作用,构建了布鲁氏菌介导的宿主microRNA/LncRNA /CircRNA 差异表达谱(图3),系统地阐述了布鲁氏菌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布鲁氏菌候选亚单位疫苗和新型灭活疫苗。研究成果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Veterinary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27篇。培养青年科技骨干3名,培养研究生15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人次。科技成果转化1项,获授权专利1项。研究成果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图1:布鲁氏菌关键毒力因子在持续性感染中的调控机制图2:布鲁氏菌介导的微囊泡在持续性感染中的功能作用
  • 2024
    08
    20
    我校在棉花水分高效利用光合作用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我校农学院张旺锋研究团队,在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U1803234)资助下,围绕新疆膜下滴灌棉花高产形成及生物节水潜力,开展了棉花铃叶系统水分高效利用光合作用机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突破了单叶光合作用研究棉花产量和水分高效利用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棉花“铃叶系统光合作用”的概念,建立了棉花“铃叶系统光合作用”研究方法(图1)。明确了主茎叶是维持铃叶系统光合功能的重要保障,提出了果枝叶光合性能较强的可塑性是铃叶系统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调节位点(图2)。揭示了适度水分亏缺下棉株自然落铃对维持单铃重及改善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新疆棉花品种更替、以及合理密植实现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光合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在New Phytologist、Photosynthesis Research、Field Crops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Industrial Crops Products等国际高水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5名,承办了“第十七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
  • 2024
    08
    20
    我校在酰基化修饰及微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叶邦策研究团队,在NSFC-重点项目(批准号:31730004)的资助下,聚焦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工程化设计的生物合成体系与细胞整体代谢网络的交互作用及适配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以翻译后修饰调控为特色的高效微生物合成体系工程化设计与优化理论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解析营养代谢、前体供应及酰基化修饰机制,建立了基于翻译后修饰的代谢工程(PTM-ME)策略(图1),揭示第二信使在酰基化修饰及抗生素合成调控中的作用(图2),开发了基于酰基化修饰调控原理的新型翻译调控元件和基因编辑元件(图3),并积极致力于成果转化。研究成果在Cell Chem Biol、Mol Cell Proteomics、Mol Microbiol、ACS Chem Biol、ACS Synth Biol、J Bacterio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53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部分成果已经产业化应用,2022年已合作融资5000万元,部分工程化菌种开始产业化实施。基于红霉糖孢菌的营养及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的代谢工程改造策略正在与新疆川宁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提高红霉素发酵产量。培养博士后2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
  •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4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4 跳转到 

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

邮编:832003

快速链接

  • 报考石大
  • 在校学生
  • 教职员工
  • 校友媒体
  • 书记信箱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 ©2024 球王会(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公安机关备案号:65910102000001 工信部备案号:新ICP备05001446号-1

JN江南·(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M6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K1体育 | 半岛电子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 开云网页版 | 米兰官方网站 | 乐动客户端 | 华体会网页入口 |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